我見過很多人錯估自己的工作收入與健康體力問題

因此將自己的人生曲線擺放錯了

其實這兩個影響人一生最重要的因素都不是操之在己

但是仍有一些脈絡可尋

 

例如:

收入變動性高或工作穩定性差的人,不適合給自己安排口型人生

以受薪階級來講,比較適合凸型人生;以老闆來講,比較適合凹型人生

以軍公教和政治人物來講,就很適合口型人生

 

這裡只做很粗略的區分,我的理論只能提供一個大概,不可能提供很精準的規劃

但是裡面的觀念,可以給工作職位與性質比較確定、至少業種與型態比較不會有大變動的人當參考

 

先來講講人的體力健康、工作收入與購屋時期的關係,這部分多半操之不在人自己,大致上的趨勢是這樣:

二十幾歲進入職場,到大約三十至三十五歲左右存下人生第一筆購屋基金 ─ 首購屋時期,這時候男女主人的衝力夠、耐操、意念強、身體健康無虞,但是社會經驗值低、個性穩定度不好、耐性不夠,優點是工作能力有成長性、職場生涯往上走、有夢想,缺點是資金不足、可能需要長輩幫忙、自己的眼界與判斷力經常不夠、容易被建商與代銷業代等矇騙。首購房屋基本上建議以預算為主,不要太早購買超過自己薪資能負擔的範圍,坪數不必太大,盡可能接近工作與家庭的地點設定,同時也要留意保值性,因為首購房屋擁有好的保值性,才能幫下一個階段的換屋減輕自己的經濟壓力。這個時期在購屋的時候也建議多多諮詢家中長輩的意見

三十五歲進入事業最高峰,到大約四十五至五十五歲左右擁有自己的家庭 ─ 換屋時期,這時候男女主人開始出現健康危機或慢性病徵兆,耐力達到最好、但是健康與體力開始走下坡,成為社會中堅或三代同堂家庭的主要支柱,背負最多的社會責任,優缺點是同時來的:工作穩定性既是最好的時候,但也是開始有中年被裁員危機的時候;健康既是個性穩定度與耐力最好的時候,卻也是種種身心問題要浮出台面的時候;社會經驗最豐富、最有判斷力的時候,卻也是最不能承受失敗、與生涯走錯路的時候。一般來講,這個時候都是換屋族的階段,因為家庭成員的需求很強,早期首購的房屋已經漸漸不合此時的需求。這個時期是人生的黃金時期

最後則是步入老年時期 ─ 這個時期對一般人來講,什麼都是最弱勢的,這個時期受到很多因素影響,例如工作環境、經濟能力、健康情況與家庭關係的變化。但無論是誰,老年人的健康問題是一定都會跑出來,至少也會是一筆較大的投資或支出成本。我認為這時候很有可能必須做一次換屋,例如換到較小與較便宜的房子,替自己省下金錢,或者搬去跟孩子們同住。這時候人可能變得很固執,於是產生了很多兩代相處的問題。無論有錢沒錢,自己留著一點,至少可以在孩子們面前取得一點尊嚴。講起來,老年時期除非是經濟狀況很好,或者有一筆積蓄,不然都難逃長期走下坡的趨勢。怎麼因應?保障自己?是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人生課題。

 

上面是我自己的概念,那麼可以來延伸出凸型人生、口型人生以及凹型人生的區別

凸型人生 ─ 就是跟著上面三個階段來做出選擇,這個人生很適合多數的受薪階級。因為受薪階級一般在第一個階段是薪資最低的,可是又必須結婚購屋,所以會以有限的預算來首購房屋,如果此時能有政府提供的優惠房貸,那是政府對薪資階級進入社會最好的禮物。等到第二個階段,自己的工作變成主管了,或者有一點積蓄了,這時候孩子正在成長,就可以考慮換屋,這時候的家庭基本上是往上的經濟需求,所以生活型態與物質條件也跟著進入黃金階段。再等到第三個階段來臨,或者大環境迫不得已變差了、薪資條件要往下了,就可以考慮不要讓自己有這麼大的壓力,乾脆賣屋,走入低需求與低條件的物質生活,由奢入儉,完成這輩子人生的歷程。這樣的人生,至少什麼苦樂高低潮都經歷過了,人生也甘願了。

口型人生 ─ 則是因為工作性質很穩定,或者本身就是非常富有的家庭,才有可能這麼做。像是軍公教家庭,因為薪資條件幾乎不受任何時代環境的影響,於是就可以規劃完全一致的資產計畫。他們可以在第一個階段就有比一般人更好的起薪收入,而且在購屋的時候也可以享受很低的貸款利率,所以他們首購房屋的時候,一開始就可以直接計畫自己人生想要什麼樣的房子與物質生活,也可以用薪資來支付很長期的貸款。所以第二個階段也不用說了,就是跟第一個階段一樣,只要規劃得好,自己買得滿意,幾乎就是一個房子一直住下去,甚至也不用擔心第三個階段的退休生活,因為他們大多仍可以享受很好的退休福利與月退休金制度。因此很多軍公教人員乾脆一次買足人生夢想中的房子,或者一輩子都在購屋做儲蓄。

凹型人生 ─ 這比較像是老闆階級的生活品質曲線。一開始老闆們以有限的資金創業,生活比較緊湊,但是收入都不錯,金錢儲蓄成長很快。接著進入人生的第二階段,想拓展自己的事業版圖,於是開始抓緊現金流量,盯緊每項投資支出與人事,事實上,這時候的生活品質並不算好,也比較難兼顧家庭生活。等到第三個階段,則是豐收的退休生活,這時候事業有成,金錢會自己按月入帳,生活則是自由閒適到處遊玩、或者進入俱樂部打發時間。其實凹型人生是很多人創業的夢想,經濟水平比凸型人生與口型人生都來得好,但是成功的風險與代價也比較大。這些老闆最怕的往往都是健康問題,因為經常事業最忙碌的時候,就容易忽略了自己的健康,導致人生累積了很多個0,卻缺少了健康這個1。不過多數台灣人仍喜歡自己當老闆。

 

以上很粗略地講了三種人生,當然這只是我的分法,但是大家可以考慮一下自己工作的性質,當作購屋的參考

適合口型人生的人,就不要浪費仲介費或轉售的成本了,其實是可以一次以較高的預算購足,達到人生的夢想,提早享受人生,但走這條路,就不適合半路跑去轉成凹型人生,例如放棄了原本穩定的工作,然後轉業或專門做投資。這個東西一定要自己先想好之後,再購屋才對。

適合凸型人生的人,就好好腳踏實地,不要好高騖遠,但也不要奢想過口型人生,這樣到時候事業有變化的時候,自己的壓力就會太大。其實走凸型人生的人需要有較好的精算能力,這樣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高估與低估都很不好,因為凸型人生有個特性就是:過了一個階段就是過了,你第二個階段沒享受到,到第三個階段了你也別想了。或者,你第一個階段該買首購族的,可是你跑去買口型人生的產品,那你也錯了,你不該這麼早就想著要買人家口型人生的夢想房屋或退休族專屬的莊園生活。

適合凹型人生的人,就應當好好地衝刺,當好這個老闆的角色,替社會照顧更多的勞工與薪資家庭,也替國家增加稅收。有空多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健康投資、健康保險與健康檢查,三者都不可少。我在前文都介紹過這三個概念。當一個好老闆,也是一件功德,可以替員工支撐起他們的家庭。台灣有一些人有濃重的反商或怨恨老闆的風氣,那種性格對社會其實很不好,也很不必要。

 

想好你自己的人生,當然人生不是定數,是變數,所以也是這樣,年輕的你也可以很多的時間去嘗試、邊走邊想

不要等到自己肩膀上有了很多的責任與期待之後,甚至已經要過了第二階段了,那時候不是沒有機會,但是真的困難許多!

房地產其實還是跟社會經濟脈動很有關係,在不景氣的時代,能勇於承擔責任而去購屋、繳稅給社會國家、繼續投資在這個土地的未來,我想都值得鼓勵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a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